記得大學畢業不久,和朋友聊天說起時光如梭,舊日的同學都已經要結婚了。她說是啊,轉眼就要接到婚禮的喜帖,再過幾年就是孩子的洗禮請帖,到收到葬禮的告示,你就真的知道自己老嘍~
是啊。參加同齡人的葬禮,不是很多很多年以後的事嗎?
母校的一個女孩,上個星期的暴雨中不幸去世了。我跟她並不認識,只是事後大家幫她父母安排事宜的時候,才零零碎碎的知道一些關於她的事情。她比我小一歲,兩個月前才到美國,在我原來的大學讀生物博士。網上有她學校檔案裡的照片,一張十分年輕的臉。
追悼會是昨天下午。到場的人很多,幾乎坐滿了整個會堂。門口有她的一張生活照,嬌小的臉蛋,甜美的笑容,青春靚麗。正中心是關閉著的棺木,淺淺的藍色,少了些沉重。四周彌漫著尷尬的沉默,看到認識的人,也只是微微點頭示意,不敢打破那悲傷的氣氛。
上台紀念她的有她從上海趕來的父母,兒時的同學,還有學校的師友,更是有她未婚夫寫給他的信。從紀念的文字,這個本是陌生人的生命鮮明的出現在大家眼前。她安靜卻不失活潑,在學校認真,對外面的世界卻又非常好奇。她喜歡唱歌,出事的前一天還自己錄了歌寄給男友,歌曲的最後調皮的說著”明天見”, 此刻聽見更是讓人傷懷。
上台致詞的有中國人,也有美國人,由他們的話語可見兩國文化的一些差異。在葬禮上,中國人注重的是哀悼,美國人卻說,我們來到這裡,是為了慶祝此人的一生。她的美國室友和導師上台的時候,都會說一些她身前的趣事,引得大家會心微笑。的確,人逝固然傷心,但其他人的生活還在繼續,我們總不能一輩子活在悲哀裡。若是我死了,我希望大家想起我的時候,會微笑。
有時候呢,真的覺得,人活得太累了,一輩子擔心這個擔心那個,為不知道會不會發生的”也許”做準備,很多時候情願舍棄手中所有的,心中所願的,只為了那看不見的未來。如果你知道自己只有一個月的命,今天做的決定是否相同呢?到頭來,人擔心的,只是怕自己活得太久而已。
Leave a Reply